全自動紫外熒光測硫儀是基于紫外熒光法檢測樣品中硫含量的精密分析儀器,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煤炭等領域。為確保儀器穩定運行、檢測結果準確及操作安全,需嚴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項,可按 “開機前準備→操作過程→日常維護→安全規范→異常處理" 的邏輯分類執行:
一、開機前準備:奠定穩定檢測基礎
開機前需逐一排查硬件、耗材及環境,避免因初始狀態異常導致檢測偏差或儀器損壞。
氣路系統檢查
載氣(通常為高純氬氣)、助燃氣(通常為高純氧氣)的純度需≥99.999% ,雜質(如 O?、H?O、CO?)會產生干擾信號,導致結果偏高;
檢查氣瓶壓力:載氣壓力建議≥0.4MPa,助燃氣壓力≥0.5MPa,壓力過低會導致氣流不穩,需及時換氣;
氣路管線無泄漏:用肥皂水涂抹接頭(如氣瓶減壓閥、儀器進氣口),無氣泡產生為正常,泄漏會導致裂解不全或熒光信號減弱;
干燥管 / 過濾器:檢查干燥劑(如分子篩、硅膠)是否變色(硅膠由藍變粉需更換),過濾器濾芯若有雜質需及時清理,避免氣路堵塞。
電源與接地檢查
儀器需連接穩壓電源(220V±5%,50Hz) ,避免電壓波動損壞電路或影響檢測器穩定性;
必須可靠接地(接地電阻≤4Ω),防止靜電干擾熒光檢測器(精密部件),同時避免漏電引發安全事故。
試劑與耗材準備
確認裂解爐用石英管(或陶瓷管)無破損、無積碳,若管壁有黑色殘留需提前清洗或更換(積碳會吸附硫組分,導致結果偏低);
校準用標準樣品(如硫含量已知的標油)需在有效期內,且與待檢樣品類型一致(如液體樣品用液體標樣,固體樣品用固體標樣),避免基質干擾;
若儀器含進樣溶劑(如稀釋高黏度樣品),需確保溶劑純度(如色譜純),且不含硫組分(空白溶劑硫含量需≤0.1mg/L)。
環境條件確認
儀器需置于恒溫(20-25℃,波動≤2℃)、恒濕(相對濕度≤65%) 的實驗室,溫度過高會導致熒光檢測器漂移,濕度大會引發電路受潮;
避免強光直射(尤其是紫外光),強光會干擾熒光信號檢測,建議實驗室光線柔和或加裝遮光簾;
遠離振動源(如離心機、真空泵),振動會導致進樣針定位偏差,影響進樣量準確性。
二、操作過程:確保檢測結果準確
操作需嚴格遵循儀器規程,重點控制 “樣品處理"“參數設置"“運行監控" 三個關鍵環節。
樣品處理規范
樣品需均勻、無雜質:固體樣品(如煤)需粉碎至 80-100 目,過篩去除顆粒雜質,避免堵塞進樣針或裂解管;液體樣品(如柴油)需充分搖勻,若有沉淀需過濾(用 0.45μm 無硫濾膜);
樣品濃度適配:待檢樣品硫含量需在儀器檢測范圍內(通常為 0.1mg/L-5000mg/L),超上限需用無硫溶劑稀釋(稀釋倍數需準確記錄,避免計算誤差),低于檢測限需更換高靈敏度檢測模式;
避免交叉污染:進樣針、樣品瓶需用無硫溶劑(如正己烷)清洗 3 次以上,檢測高硫樣品后需立即清洗,再檢測低硫樣品,防止殘留硫污染導致結果偏高。
參數設置與校準
嚴禁隨意修改 “檢測方法參數":如裂解爐溫度(通常為 900-1100℃,根據樣品類型設定,如重油需 1100℃確保裂解完)、氣流流量(載氣 300-400mL/min,助燃氣 800-1000mL/min)、紫外燈波長(通常為 214nm,對應硫的特征熒光波長),修改后需重新校準;
每次開機或更換標樣后需重新校準:按 “低濃度標樣→中濃度標樣→高濃度標樣" 的順序繪制校準曲線,校準曲線相關系數 R2 需≥0.999,否則需排查標樣有效性、氣路穩定性或檢測器狀態;
空白試驗:每次檢測前需做 “溶劑空白"(僅進無硫溶劑),空白信號值需≤儀器檢出限(如≤0.05mg/L),若空白過高,需檢查溶劑純度或氣路污染。
運行過程監控
實時觀察儀器狀態:裂解爐溫度需穩定在設定值(波動≤5℃),若溫度驟升 / 驟降,需立即停止運行,檢查加熱絲或溫控模塊;
熒光信號監控:正常檢測時,信號峰應對稱、無拖尾,若峰形異常(如平頭峰、肩峰),可能是進樣量過大(需減少進樣體積)或裂解管積碳(需清洗);
避免中途中斷:檢測過程中不可強行退出軟件或斷電,否則會導致裂解管內樣品殘留、氣路壓力驟變,甚至損壞紫外燈(頻繁啟停會縮短燈壽命)。